據悉,南海海域和臺灣海峽成為當今藏寶最多的海域之一。圖為中國考古隊員在古沉船華光礁一號的考古現場。 數據圖片
中新網12月24日電 香港《文匯報》援引臺灣媒體報道稱,據介紹,臺灣海峽與南海海域是當今世界海底寶藏最多的海域之一,僅福建沿海,平潭、連江、福清和莆田湄洲灣、南日島等海域,接連發現至少2000多艘古沉船。據一些尋寶者表示,“1艘沉船10座古墓”,意即沉船寶藏多,可比得上10座古墓的價值。
當今世界海底寶藏最多的海域之一,就是臺灣海峽與南海海域。臺灣海峽自古以來即是重要海上交通航路,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千百年來,無數滿載各國貨物的中外商船出沒這個海域,相對的沉船也多。
海撈瓷器 拍賣價飆
1980年以來,從臺灣海峽到南海一帶海域,發現許多有價值的沉船,無論是位于廣東陽江海域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福建平潭外海滿載清朝瓷器的“碗礁一號”、西沙群島海域的南宋沉船“光華礁一號”、以及傳說載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日船“阿波丸號”、澎湖附近海域的“將軍一號”等,都是具歷史價值和傳說有寶藏的沉船。
北京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威說,大陸水下寶藏分布最密集的包括福建、浙江以及南海海域等。僅福建沿海,平潭、連江、福清和莆田湄洲灣、南日島等海域,接連發現古沉船,至少2000多艘,年代從宋代到民國初年都有。
近兩年,“海撈瓷”在大陸文物拍賣會拍賣價格一再攀新高。去年,“海撈瓷”的大型對象—元末明初青花龍紋大提梁壺,和明洪武釉里紅蓮口魚藻大盤,各以600萬港幣和720萬港幣天價賣出。一時間,海撈瓷成為文物市場的搶手貨,吸引更多尋寶者投入海底撈寶的行列。
下海撈寶 各出奇招
“下海撈寶”在福建沿岸已是全民運動,平潭附近幾個小島全村都下海撈寶的情形,比比皆是。有的撈寶者自浙江、廣東等省而來。為獲取更大利潤,撈寶者的裝備和組織日益“先進”,出現“公司化”趨勢,船只也從航速慢、機動性差的木質小漁船,變成大馬力的機動船或高速摩托艇;下海尋寶的潛水員,也從簡單的潛水裝備,換成潛水員專用的進口潛海設備。
根據內地法律,水下文物屬于國家財產,私人的海底撈寶屬非法活動。不過,利之所趨,為了發財,漁民也不管違不違法,一心只想撈寶。漁民海底撈寶,只為財富,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水下文物則遭遇大劫。
文物專家指出,這些文物在海底沉睡幾百年,一旦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它氣體,很快就會發生變化而毀壞。一些沉船年代久遠,上面長著珊瑚,覆蓋船體。一心想海底撈寶的漁民或潛水者,沒有專業技術,遇到沉船,先炸了再說,炸開再進入船體掏寶,造成文物的嚴重損失。今年在西沙群島海域發現的光華礁一號,船底被人炸了兩個洞,里面的多數文物被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