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國—東盟友好合作年,同時也恰逢雙方建立對話關系的15周年,是雙方睦鄰友好關系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降稅一年多來,雙邊貿易出現了較快增長,經貿合作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雙方經貿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水平進一步提高,雙邊經貿合作已步入和諧發展的新時期。
一、雙邊貿易
2006年1-11月,中國—東盟貿易額達145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已超過2005年全年貿易總額。其中,中國出口641.3億美元,進口810.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7%和20.2%。東盟已連續13年成為我第5大貿易伙伴,2006年1-11月,東盟為中國第五大出口市場和第四大進口來源地。
二、相互投資
(一)東盟來華投資
近幾年,東盟國家來華投資的實際投入金額每年在30億美元左右。2006年1-9月,東盟國家來華實際投資1610項,實際投入22.9億美元,主要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
(二)中國對東盟投資
近年來,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東南亞國家作為中國的周邊鄰國,資源豐富,與中國經濟的互補性強,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地區。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1-9月,經商務部批準和備案,中國企業在東盟10國投資2.1億美元。
三、承包勞務合作
東盟是我國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的重要市場。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越南是中國在東盟國家開展承包勞務合作的主要國家。其中,新加坡已成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第4大目的地和對外勞務合作第2大市場。2006年1-9月,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新簽承包勞務合同總金額43.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6.2億美元。
四、中國—東盟自貿區
在所有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自貿區的談判進程方面,中國—東盟自貿區是走在最前面的,目前取得的成果也是最有效、最顯著的。2006年7月20日,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降稅實施一周年??傮w來看,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實施情況基本正常,效果逐漸顯現。一年來,我國與東盟整體貿易出現了較快增長,取得了預期效果。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中國自東盟進口達到816.1億美元,同比增長20.4%;向東盟出口達到617.8億美元,增長23.4%。在雙方各具比較優勢的產品上,降稅后進出口貿易增幅尤為突出。例如,中國從東盟進口的橡膠制品增長了46.6%,礦產品增長了38%;中國向東盟出口的針織服裝增長了60.2%,陶瓷制品增長了58.9%。實施降稅,密切了中國和東盟的雙邊經貿關系,給各國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此外,雙方服務貿易談判也取得積極成果,2007年1月14日,在溫家寶總理和東盟10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與東盟10國在菲律賓宿務簽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這是我國在自貿區框架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的第一個關于服務貿易的協議,是繼《貨物貿易協議》后,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中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它的簽署將有力地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經濟的融合,進一步推動雙方服務業的開放與發展,為確保在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商務部新聞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