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水泥工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偏低、落后生產能力仍占相當比重、能耗大、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長期低水平發展積累的原因,也有近兩年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一些企業不顧產業政策,低水平盲目擴張所帶來的后果。
(一)廠點分散規模小,質量不穩標號低
全國共有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水泥企業5000多家,企業數量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平均規模僅為22萬噸,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水泥生產能力中55%左右仍為落后的立窯和小型干法中空窯,32.5級水泥等低端產品約占總產量的85%,42.5級及以上的約占12%,其余為特種水泥。我國混凝土標號大部分為C20、C30,而國外多為C50、C60。由于混凝土標號標準低,特別是立窯水泥產品質量不穩定,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壽命。
(二)工藝落后能耗高,環境破壞污染大
與新型干法水泥相比,小立窯、濕法窯等落后工藝能耗高。由于目前采用立窯等落后生產工藝的能力還占相當比重,造成我國水泥工業整體能耗還比較高。
表2、我國各類水泥窯平均熱耗對比
窯型
|
新型干法窯
|
機立窯
|
濕法窯
|
干法中空窯
|
噸熟料千克標準煤
|
115
|
160
|
208
|
243
|
熱耗指數
|
100
|
139
|
181
|
211
|
水泥工業對環境影響主要是粉塵污染,其粉塵排放量占全國工業行業粉塵排放總量的40%左右。雖然國家對水泥行業的環保問題日益重視,水泥生產中的粉塵排放總量逐年降低,但污染問題仍很嚴重。目前多數立窯和干法中空窯企業粉塵排放濃度嚴重超標。
(三)人均產出效率低,國際比較差距大
2005年我國水泥企業全員人均實物勞動生產率約800噸/人·年,其中小型企業僅200噸/人·年,中型企業為400—600噸/人·年,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生產線,已提高到2500—4000噸/人·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德國為3015噸/人·年,法國為3273噸/人·年,日本已達到15000噸/人·年。
(四)盲目擴張結構差,礦產資源浪費大
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新增水泥產量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家明令禁止新建的立窯水泥,當前落后生產能力的重復建設仍未得到完全有效的遏制。主要原因:一是閑置立窯生產能力在市場的刺激下恢復了產能,并擴徑改造提高產量;二是相當一部分已淘汰關閉的小水泥企業又投入生產,形成虛關實開的現象;三是在水泥市場形勢較好的西部地區,不但一些應淘汰的立窯沒有關閉,而且還有新建立窯的現象,東部地區一些水泥企業將拆除的立窯轉移到西部地區恢復生產。盲目擴張進一步加大了結構調整的難度,嚴重影響了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一些水泥企業不建礦山,采用民采民運方式,不重視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采利用,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也較嚴重。
三、發展環境及需求預測
(一)發展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發展階段,國內國際環境總體上都有利于我國加快發展。水泥工業作為基礎性原材料行業,與國民經濟關聯度比較高,隨著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居民住房水平升級,都將拉動水泥工業的快速發展。此外,在國家鼓勵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推廣和實施裝備國產化政策的引導下,已經解決了制約新型干法水泥設備依賴進口的問題,降低了投資成本,為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需求預測
綜合考慮國情及水泥生產和消費現狀,借鑒國際工業化國家水泥消費變化經驗,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水泥消費都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根據對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水泥消費量的分析,當人均累積水泥消費量達到12—14噸,年人均水泥消費量為600—700公斤的時候,水泥消費量達到飽和,消費總量和人均消費量開始呈緩慢下滑的趨勢。2005年我國人均水泥消費量806公斤,人均累積消費量8.69噸。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均累積消費量還比較低,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泥消費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據測算,2011—2015年間,人均水泥累積消費量將達到14噸,人均水泥消費量為900公斤,水泥年需求總量約為12.5億噸。
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民經濟總量翻兩番的目標,綜合考慮水泥與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關聯因素,預測2010年需求量為12億噸。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和落實,考慮到技術進步和厲行節約等因素,水泥實物消耗量將逐步減少,預測到2020年,水泥需求量也將基本維持在13億噸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