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1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領導研究的中國“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順利推進,希望通過實現水稻種植的“種三產四”來幫助中國農民早日致富。
在位于三亞市警備區農場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南繁基地,已經77歲高齡的袁隆平正和其他普通研究人員一樣站在稻田中觀察水稻新組合的生長情況。他說:“要真正解決糧食問題,唯有從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入手,通過先進的農業技術來保證農民增加收入和我國的糧食安全。”
袁隆平將自己的目標歸納為“種三產四”計劃,就是種三畝地能夠產出四畝地的產量來。這就是通過推廣“超級雜交稻”來提高水稻的單產,使農民能夠騰出足夠的土地種植其他效益更高的作物,最后實現致富。袁隆平表示,計劃在5年之內,讓中國6000萬畝農田產出過去8000萬畝農田的產量,從技術上來講,這些目標是做得到的,他對此很有信心。
袁隆平表示,農業部和科技部于1996年啟動“超級雜交稻”發展計劃:到2000年培育出畝產700公斤的超級稻品種;到2005年培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稻品種;到2015年培育出畝產900公斤的超級稻品種。為實施這一計劃,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了20多家農業科研單位的幾千名科學家,協作攻關。截至目前,前兩期目標都已實現,現在正朝著第三期目標順利推進。
從1968年開始,來自湖南的袁隆平幾乎每年冬天都到海南島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一轉眼30余載過去了,從1974年選育出“雜交水稻”起,袁隆平已經在海南選育出了數十個“雜交水稻”品種,并將育出的大批種子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使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已經占全國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0%以上。
畝產超過800公斤的第二期“超級雜交稻”項目的研究成功,使得中國超級稻育種理論及新品種選育技術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據袁隆平估算,我國目前的雜交水稻播種面積大約為2億畝,如果都能改種超級稻,每畝可增產150公斤,新增產量將可多養活7500萬人。(記者金敏、王英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