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宏觀經濟預警監測結果表明,2007年12月預警指數為121.3,處于偏快的“黃燈區”。雖然12月預警指數與11月份的121.3持平,但中國宏觀經濟已連續數月處于代表偏熱的黃燈區。
2007年,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這大大超出了年初設定的8%的增長目標,中國GDP已連續五年增速達到或超過10%。
2007年第四季度GDP增幅回落
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1.2%,較三季度11.5%的增幅回落0.3個百分點,而二季度GDP增幅則達到全年最高的11.9%。
中國去年的經濟運行呈現出前高后低的走勢,上半年增速驚人,GDP同比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從第三季度開始,出口保持旺盛、外匯儲備持續攀高、銀行新增貸款提前超過年度目標、M2增速高走、投資出現反彈。
從8月份開始,宏觀預警信號就由綠色轉向了黃色,顯示經濟已經由平穩轉向偏快。隨后,中央調控政策接踵而至。截至去年12月末,中國已經歷6次加息和10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同時部分高耗能產品的出口退稅也已取消,同時繼續嚴查新開工項目。
全年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和物價水平仍處于較高水平。初步核算,2007年中國全年GDP同比增長11.4%,比2006年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五年增速達到或超過1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8%,同比加快0.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此前分析稱,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受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動的影響。他表示,要看到宏觀調控也防止了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去年前三季度國民生產總值增速已比二季度回落了2.4個百分點,進入9月份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出現了環比回落的局面。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對此表示,五年來,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總體水平大幅提高。2003年至2007年,我國經濟增速依次為:10.0%,10.1%,10.4%,11.1%和11.4%。
CPI達近十年來最高值
2007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4.8%,漲幅高出2006年3.3個百分點,也遠超政府確定的全年3%的漲幅,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CPI漲幅在下半年始終處于高位。2007年1月份CPI同比增長2.2%,其后CPI出現了直線上升的趨勢,到11月份CPI同比增長高達6.9%,創下1996年12月以來新高,12月漲幅為6.5%。
對此,謝伏瞻表示,流動性壓力較大是影響CPI上漲的因素之一。從結構上講,這一輪CPI上漲的誘因是豬肉價格的上漲。肉價上漲又是因為2006年肉價過低,導致生豬存欄下降。另外“藍耳病”、飼料成本上升,散戶養豬減少等都引起了肉價上漲,帶動了整個CPI上漲。
物價上漲的另一個因素是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對中國市場的輸入性影響。首先是石油價格的上漲,2007年石油價格最高峰值每桶超過了100美元。第二是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2007年國際市場價格幾乎漲了一倍。石油和食用植物油都是剛性很強的產品,其價格上漲也是推動CPI上漲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因素。
謝伏瞻強調,2008年即使沒有任何新的漲價因素,僅僅是2007年物價上漲的翹尾影響,也面臨著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