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提高“三農”發展水平
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協調推進農業產業化、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繼續實施農民增收系列工程,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依托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推動一村一品向一縣一業發展,重點壯大果畜菜等主導產業,積極發展茶葉、柑桔、中藥材、蠶桑和漁業等區域性特色產業。加快百萬頭生豬大縣、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示范縣和百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新增設施蔬菜25萬畝,生豬存欄達到1200萬頭,實現板塊推進新發展。在蘋果產區推廣果、畜、沼一體化,同時改善儲藏流通條件,提高果業生產綜合效益。以周至、眉縣、戶縣為重點,做大做強秦嶺北麓獼猴桃產業帶。把發展核桃、紅棗、板栗、花椒、柿子等干雜果作為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舉措,按照種植1000萬畝核桃的規劃目標,扶持一批基地縣。
進一步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全面完成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農產品、礦產品加工和為大企業配套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年內若干園區形成一定規模。用1億元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建立縣域工業貸款公司,積極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途徑。切實保障縣域工業發展的土地配置。建立縣域工業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并嚴格進行考核。
努力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完善農業經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搞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全面推行惠農補貼“一折通”模式,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采用新的融資方法改造灌區,新增灌溉面積4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增強農業發展支撐能力。投資40億元改建新建農村公路和配套建設鄉鎮等級客運站。改造農村中低壓供電線路10122公里,為2.4萬無電農戶免費安裝戶用光伏發電裝備。新建沼氣池19萬口,并在養殖小區推廣集中建池模式。加大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力度,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支持楊凌示范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省農業科學院盡快按新體制運行,切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工作。完善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建立縣級基本財政保障機制,加快擴權強縣改革步伐,繼續增加數量和下放權限,激發縣一級的發展活力。
(五)以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和重點鎮建設為引領,加快全省城鎮化進程
建設千萬人口的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要目標,這是陜西城市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的基本設想是,以西安鐘樓南北線為中軸、渭河為水脈,秦嶺和渭北為生態屏障,北跨、西接、東拓、南融,形成主城區、衛星城和城市組團相結合的空間結構。統籌規劃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和空中航線,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增強市區及關中與周邊省份的通達性和便捷性,建設中西部交通樞紐。發揮獨特優勢,依托原有基礎,拓展發展領域,提升內在品質,構建以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文化旅游和現代農業為主的產業布局。以唐皇城復興計劃為切入點,建好大明宮遺址公園、大唐西市、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等一批標志性項目,繼續實施大水大綠工程,打造歷史底蘊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的東方人文之都。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關鍵是加快西咸一體化,重點是建設以涇渭和灃渭兩個板塊構成的西咸新區。今年省政府將成立西咸新區工作委員會進行統籌協調指導,并制定專門政策,在資金、土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全力予以推進。
繼續著力抓好已經確定的107個重點鎮建設,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構建融資平臺,下放管理權限,建立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在三年內完成重點鎮首批規劃任務,使重點鎮城鎮人口增加72萬人,達到210萬人。同時,制定政策支持83個縣城加快發展,爭取用3—5年時間,建成城鎮人口30萬以上的縣城1個,20—30萬的2個,10—20萬的12個,其余大部分縣城人口在5萬以上,實現全省城鎮化水平新躍升。
進一步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寶雞、渭南和銅川擴大城市規模,編制完成楊凌次核心城市規劃,加快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關中城市群體系。支持榆林順應產業快速擴張趨勢,同步推進城市建設。支持延安拉大城市骨架,搞好新區建設。支持漢中、安康、商洛搞好市政設施建設、提升承載功能,向現代化生態城市邁進。
(六)努力擴大市場需求,增強消費對增長的拉動作用
今年,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擴大消費需求,力爭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0億元,增長19%。一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及時跟進國家即將出臺調節居民收入的分配政策,重點提高農民收入、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優撫對象待遇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實施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二是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支持商貿流通、餐飲服務業發展,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繼續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農機具下鄉工作。通過政策與資金支持,推進老年服務工作社會化。推進汽車等大宗消費,穩定擴大住房消費。培育旅游、休閑、娛樂、體育、保健消費,發展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滿足群眾多方面的消費需求。三是辦好各和節會。圍繞開展“會展年”活動,繼續辦好西洽會、農高會等重要晨會,切實搞好上海世博會參展和西安世園會各項籌備工作,支持其他特色展會擴大規模、定期舉辦,打造十大品牌展會,鼓勵各地策劃組織各種形式的展會節會。四是不斷優化消費環境。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推進流通方式現代化。按照大流通、網絡化、全覆蓋的要求,繼續實施萬村千鄉、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和農起對接等市場建設工程,推動供銷社加快發展,提升農村消費設施水平。加強市場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五是管理好通脹預期。提高價格監測預警水平,特別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密切關注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確保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合理區間。
(七)搞好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繼續把節能減排作為一場硬仗來打,嚴格控制新上“兩高一資”項目,強化“上大壓小”力度,關閉淘汰水泥、焦化、鋼鐵等行業落后產能760萬噸,全面完成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和10萬千瓦以下火電關閉任務。繼續抓好鋼鐵、水泥、化工等重點行業和200戶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完成100個節能技改項目,實現節能量100萬噸標準煤。改造城市供水管網,普及農業節水技術,節約生產生活用水。推廣建筑節能技術,積極開展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節約能源活動。繼續加大對秦嶺、渭河、漢丹江流域以及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等重點區域的治理力度,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關中的56個和陜北的27個全部投產、陜南的28個全部開工,建成垃圾處理設施82個。加強對重金屬污染和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嚴格土地審批,搞好農村“空心村”治理和土地整理工作,節約集約用地。
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節能減排的治本之策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積極實施陜南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榆林、楊凌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和漢中、安康、商洛循環經濟園區以及延長集團靖邊循環工業產業園建設,支持銅川搞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充分發揮省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院的作用,加快推進技術與成果轉化,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有效支撐。大力推進工業廢物回收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水平。
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長江和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等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加強對濕地的保護,搞好小流域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繼續封山育林,提高自然修復能力。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建設森林城市和園林城鎮,搞好農村“三化一片林”建設,加強渭河沿岸、鐵路和二級以上公路橋頭周圍等重點板塊的綠化。新增造林400萬畝,增加森林碳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