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提供大量補貼,扭曲市場競爭
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對部分產業和企業提供大量補貼、救助和優惠貸款,這些補貼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的公平競爭。根據美國補貼監控組織“好工作優先”統計,2000-2015年間,美國聯邦政府以撥款、稅收抵免等方式至少向企業補貼了680億美元,其中582家大公司獲得的補貼占總額的67%(注41)。同一時期,美國聯邦機構向私人部門提供了數千億美元的貸款、貸款擔保和救助援助。享受美國政府補貼的行業十分廣泛,在列入統計的49個行業中,汽車、航空航天和軍工、電氣和電子設備、油氣、金融服務、化工、金屬、零售、信息技術等均在前列(注42)。美國州和地方政府也給予了企業大量補貼。由于州政府在補貼方面基本不受聯邦政府的管轄,其補貼方式及金額透明度低,具有較大隱蔽性,實際補貼額遠高于其披露數額。
在航空領域,美國波音公司2000年以來獲得聯邦和州(地方)政府的定向補貼金額145億美元;2011年以來獲得來自各級政府的貸款、債券融資、風險投資、貸款擔保、救助等737億美元(注43)(專欄5)。
圖表:專欄5 歐盟訴美國民用飛機補貼案 新華社發
在汽車行業,美國聯邦和州政府均有對汽車的扶持政策,并向大型汽車企業提供巨額救助和變相補貼。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在“不良資產援助計劃”下設立“汽車產業資助計劃”(AIFP),為大型汽車企業提供了近800億美元的資金救助(注44)。2007年,美國能源部依據《2007年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第136條款制定了“先進技術汽車制造貸款項目”,美國國會對該項目的授權貸款總額達到250億美元(注45)。特斯拉公司自2000年以來得到美國聯邦和州(地方)政府超過35億美元的補貼(注46)。
在計算機和半導體制造領域,美國事實上早就在執行由政府引導的產業政策。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對美國半導體制造技術戰略聯盟撥款10億美元,以創造具有“超前競爭性”的技術,保持美國技術領先地位,避免過度依賴外國供應商。蘋果公司研發的幾乎所有產品,包括鼠標、顯示器、操作系統、觸摸屏等,都得到了美國政府部門的支持,甚至有些直接萌芽于政府實驗室。
在軍工領域,美國對軍工企業提供了包括稅收優惠、貸款擔保、采購承諾等不同形式的支持,對瀕臨破產的大型軍工企業提供臨時性政府貸款、企業重組基金、破產保護、過渡基金和債務減免等優惠政策。《2014年美國國防生產法案》規定,“總統可授權擔保機構向私營機構提供貸款擔保,以資助該擔保機構認定的,對建立、維護、擴大、保護或恢復國防所需生產或服務至關重要的任何軍工承包商、分包商、關鍵基礎設施或其他國防生產供應商等”。2016年,全球最大的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獲得康涅狄格州2億美元資金支持。
在農業領域,美國長期對農業實施高額財政補貼政策,世界上絕大多數農業補貼政策均起源于美國。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果,美國可在191億美元的補貼上限內對各單項產品提供“黃箱”補貼。憑借雄厚的財力和充裕的補貼空間,美國對其大量出口的農產品提供了高額補貼。這些補貼影響了世界農產品的公平競爭,多次遭到相關國家挑戰,巴西與美國之間歷時12年之久的陸地棉補貼案就是典型代表。2014年,美國對農業補貼政策作出重大調整,以“價格損失保障計劃”和“農業風險保障計劃”替代原有的“反周期支付”等直接補貼計劃,但仍與價格掛鉤,“黃箱”補貼的性質并未變化,而支持水平卻持續增加。美國農業部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格勞勃等指出,這兩種保障計劃設定的參考價格均高于過去的目標價格,實際是提高了補貼支持水平(注47)。美國國會研究局的測算表明,兩項保障計劃2015年和2016年支出分別為101億美元和109億美元,而且2016-2017年度支持水平超出了2014年新法案出臺前的水平(注48)。其中,對各單項產品支持的總金額接近150億美元,為近10年的最高水平(注49)。此外,美國還通過各類信用擔保計劃促進農產品出口,并通過各類非緊急糧食援助計劃將大量過剩農產品轉移到國外,導致了嚴重的商業替代,對受援國當地農產品市場造成嚴重干擾,侵害了其他農產品出口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