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一五”化纖工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
1. 化纖工業發展面臨的國際形勢
10、世界化纖產業格局調整繼續深入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化纖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布局調整和重組繼續深入,總體增長勢頭放緩,化纖產能逐步向以中國、印度為主的亞洲地區轉移,呈現出四種態勢:一是歐、美、日等化纖產業發達國家正逐步退出或減少常規化纖品種的生產,強化高新技術纖維的研發與生產應用,同時,通過兼并重組,實施戰略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產業分工,形成擁有核心技術的專業化企業集團,已成為全球高新技術纖維及生物質工程技術的領先者和壟斷者。二是韓國、我國臺灣省等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通過調整化纖常規品種發展戰略,不斷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包括加大研發力度,更新陳舊生產設備,開發差別化纖維,重視品牌建設,建立企業間的垂直合作關系,強化產業鏈整體競爭優勢。三是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強勁需求及產業后發優勢,常規產能快速發展,產業的競爭力明顯提高。四是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國家,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歐美對其寬松的貿易環境,發揮后發優勢,在化纖工業的中低端市場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
11、全球化纖高新技術發展迅速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世界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發展迅速,納米科學和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帶動化纖工業發展的高新技術不再是單一學科技術,而是多種學科技術的交叉和融合,對化纖工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各類纖維材料高新技術的突破及推廣應用不斷加速,成為新時期化纖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科學發展和新技術的不斷突破正改變著化學纖維的性能及形態,使化纖行業跳出傳統的紡織、服裝領域,耐高溫、耐腐蝕、高強度等高性能合成材料迅速發展,正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電子、醫療衛生等更廣泛的產業領域得到應用。二是全球石油資源的緊缺使能夠替代石油的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化纖原料的經濟性日益顯現,以生物質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綠色生態纖維及材料的發展速度加快,成為引領21 世紀化纖工業發展的新潮流。在生物工程技術產業化研發方面,美國居于領先地位,其在聚乳酸纖維(PLA)聚合技術、丙二醇(PDO)產業化生產技術上已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化纖新品種由高仿真(高度模仿天然纖維,達到與天然纖維同樣的性能)纖維向超仿真(不僅具有天然纖維的性能,且具有天然纖維不具備的其它良好性能)纖維發展,新世紀化纖工業將進入“超天然”的新纖維時代。目前日本正加大差別化纖維的研發力度,大幅度提高化纖的差別化和功能化水平,走出化纖仿真(仿天然纖維)的舊模式。
12、國際貿易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增加
“十一五”期間,我國正處于加入WTO 的后過渡期,各種過渡性保護措施的逐步取消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對我國化纖工業發展的深層次影響將逐步顯現。一方面,入世后進口關稅稅率逐年降低,國外化纖產品將更多地進入我國市場,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沖擊;另一方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紡織產品在出口中將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除了反傾銷、反補貼及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手段之外,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社會責任標準等貿易壁壘也將迅速增加,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復雜,將對我國紡織、化纖工業在全球化發展中構成嚴峻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