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日訊 針對近年來連續出臺的國家區域規劃及政策性文件而引發的社會擔憂,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副司長、《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起草小組成員、赴廣西調研組副組長陳宣慶做出了回應,他表示,不能簡單地從數量來進行單方面評價國家區域規劃,關鍵要看其出臺的目的和它所發揮的作用。
“國家出臺這些區域性規劃和政策性文件,是不是“遍地開花”,沒有針對性,搞得過多過濫了?”陳宣慶在發布會上如是說,“我們認為,近年來出臺的這些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是有的放矢的。”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鼓勵局部地區發展,對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的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原則,都作出了一些規定。但是,中國的地域及其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差異相當大,“現有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空間尺度仍然過大。”
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政策的框架下,實事求是地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出臺一些更富有針對性的區域規劃和區域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從這個意義上看,國家區域政策是宏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宏觀政策的延伸和細化。
陳宣慶表示,目前國家所出臺的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區域:
一是有利于培育經濟增長極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區域,比如長江三角洲的指導性意見、珠江三角洲的規劃綱要、江蘇和遼寧沿海地區的區域規劃等等。
二是有利于推進國際區域合作和提升對外開放能力的區域。比如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對東盟合作的前沿陣地和“橋頭堡”。規劃經過一年多的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是有利于破解特殊困難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的地區,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此外,新疆、西藏、寧夏、青海等地區,也先后出臺了一些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和指導性意見。
四是有利于探索區域發展、區域管理先進模式的地區。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成渝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兩型社會”的試驗區等。
陳宣慶透露,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的研究和制定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也是個動態過程。下一步發改委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結合一些重點地區的實際情況,把一些應該在國家層面加以研究推進的重點區域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研究制定一些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實時推進。“最近還要研究制定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規劃、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和成渝經濟區的發展規劃,我說的這些規劃都是跨省區的。”
|